其他

余泱漪:游走在偶然与必然间的国际象棋大师

2017-06-13 中国青年报 梁璇 映美杯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
人物专访


6月15日,中国男子国际象棋队将赴俄罗斯参加世界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为卫冕而战。出发前一周,恰逢队员余泱漪23岁的生日,他在全国国际象棋团体锦标赛上与国家队队友韦奕经过一番激战,最终握手言和。


盘上拼杀正酣,全国高考最后一科的收卷铃敲响,城市、学校、专业像铁道道岔,指引940万考生带着年轻人的亲情、梦想及爱情,奔往不同方向。余泱漪不在此列,他的人生早在10岁时闪现拐点,不似这般千军万马,甚至有些寂寥,“感觉只有一种可能”,在14岁那年,他已经晋升为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国际象棋男子特级大师。



戴着眼镜,身材单薄,余泱漪的“南方”气息比他的家乡更明晰,湖北黄石,与盛产高考模拟试卷的黄冈市隔长江相望,但一堆堆集中了经典题型的试卷没有写上过余泱漪的名字——妈妈在儿子小学一年级时就作了选择。当时,老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纸,上面有中国象棋、围棋和国际象棋三栏,“我记得妈妈帮我选了国际象棋,后来妈妈却说是我自己选的。”对于开始,因真相的不得而知被余泱漪用“偶然”来形容,但此后命运的走向却始终坚定地透着“必然”。


免费的兴趣班招揽了不少学棋的孩子,小手胡乱摆弄几番后,只有4个孩子还在坚持。作为1/4,只学了半年棋、没有系统训练的余泱漪第一次去北京参加了比赛,“只知道两套走法,白的一套,黑的一套,最后居然拿了第二,挺奇怪的。”当时的余泱漪意识不到胜利的意义,能记住的只是“赢了就开心”的本能,还有赶上父亲生日,自己大吃一顿后吐了的窘状。



这次到北京“长了见识”后,余泱漪守在棋盘边上的时间大大多于同龄人,班里的孩子还在玩“过家家”的时候,余泱漪正握着棋子,在棋盘上“左右互搏”。


赛场上佳绩不断,为余泱漪提供了上学以外的另一条路——成为职业棋手。2004年,家里有限的经济条件给余泱漪出了道选择题:世界国际象棋青少年冠军赛在希腊举行,若能在此前举行的“李成智杯”中夺得冠军,差旅费用能减免至8000元,但拿到亚军就得花1.8万元才能随队参赛,“拿了亚军就负担不起,只能回去上学。”结果,10岁的他接连夺取了棋童杯、李成智杯和世界青少年分龄组等3项赛事的冠军,国家队向他敞开大门,余泱漪告别了学校。



站在时间轴上回头,余泱漪认为当年的选择“挺逗的,都是‘刚好’”,充满对命运精巧安排的感叹。但凡出现一丝偏差,他就不会出现在后来属于中国国际象棋的历史时刻——2014年及2015年,中国男子国际象棋队先后获得世界国际象棋奥林匹克团体赛及国象男团世锦赛的冠军,成为这两个国象团体最高级别赛事中首支夺冠的亚洲队伍,奥赛的冠军甚至打破了欧美人对该赛事长达87年的垄断——这是年仅20岁的余泱漪首次出战奥赛,坐镇三台的他打满全场,11轮得9.5分,以全场最高表现分2912分,毫无悬念地获得第三台金牌,同时获得当届奥赛最佳男棋手奖,创造了中国男棋手的历史。



“余泱漪心很静,计算能力强,攻杀积极主动”,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叶江川这样评价小余——从1982年到2004年,作为当时中国国象的领军人物和等级分最高的国内棋手,叶江川连续12届冲击奥赛冠军未果,“信息不对称,是久久未能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


1997年5月11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在与IBM公司的国际象棋电脑“深蓝”的“人机大战”中告负,举世震惊,而“深蓝”的出现,让国际象棋界借助软件训练蔚然成风,翻着厚厚棋书成长起来的叶江川在2000年左右参加国际比赛时,惊讶地发现,很多国家都在强调计算机运算速度和数据库的大小,实战一比“我们布局很吃亏。”


余泱漪赶上了好时候。


“很小很小,我操作电脑软件已经很溜儿了。”刚接触国际象棋那几年,陪伴余泱漪的是早期的“电脑棋”,“外形酷似电子秤,有小小的显示屏,把站人的地方换成棋盘。”后来,叔叔家的电脑成了他新的训练工具,“笨拙的显示屏特别厚,软件也差劲,但图个新鲜,对着满屏英文,没事儿干的小孩儿自己瞎琢磨,竟全都会了。“现在余泱漪的“外星人”电脑上、手机里常用的训练软件和“深蓝”时期比“已经是2800分和2200分的差别”。



借助机器训练早已成为国象选手的日常。不久前柯洁与AlphaGo进行人机大战时,有围棋选手曾感叹:“在棋院,围棋训练特别热闹,国象那边则非常安静,大家都对着电脑,人机大战后,也许围棋训练也难免会安静些了。”


人工智能的“必然”介入下,大家开始比拼人类刹那间作出决断的“偶然性”,“靠电脑训练,棋手实力越来越接近,有很多和棋,必须靠快棋决出胜负,考验的就是人的竞技状态和瞬间反应。”叶江川看中余泱漪的正是这种“偶然性”,“他和我探讨棋总是想着到后面怎么战斗,很少有特级大师式的和棋,均势情况也会拖到最后,伺机胜出。”


柯洁输给AlphaGo后忍不住落泪,余泱漪的战斗状态正来自这种心情,“很多棋手都怕输,等级分越高越怕,怕从那个位置上掉下来,输一盘都要拼命才能爬回来。”因为在每一次获胜的欢愉背后,23岁的余泱漪还总能想起初到国家队总是倒数第一的苦闷、父亲陪自己北漂学棋的辛苦、想说放弃却欲言又止的踟蹰,糅合了五味的情绪才能酝酿出他落子时令人惊艳的“偶然”。



“中国国象已经到了该走第4步的时候了。”女队率先在团体及个人项目上称霸世界,此后,男队在团体成绩上也实现了冠军突破,“现在还差男子个人冠军这颗最耀眼的明珠。”


叶江川把希望寄托在和机器友好相处的年轻人身上,“现代化训练方法越普及,天才选手越重要,而天才不仅是天赋,还有意志力、对待胜负的态度以及内心真正的追求。”


余泱漪能摘下那颗最耀眼的明珠吗?



相关阅读

卡塔尔公开赛 余泱漪完胜棋王夺冠

余泱漪:中国拿棋王还得十年

余泱漪被美国国象体制惊呆

余泱漪:赶上卡尔森需五六年

余泱漪:惟知万古无同局 黑白轮流日月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